热交换的核心作用
节能降耗,减少冷暖损耗
冬季:室外冷空气通过热交换器时,吸收室内排出热空气的热量,温度升高后进入室内,减少暖气设备的能耗(据测算,节能率可达 30%~70%)。
夏季:室外热空气被室内排出的冷空气预冷却,降低空调负荷,避免新风引入导致室内温度大幅波动。
案例:假设室内温度 25℃,室外 - 10℃,热交换效率 70%,则新风进入室内前温度可提升至约 10℃,显著减少暖气负担。
提升舒适度,避免温差刺激
无热交换的新风系统直接引入室外空气,冬季可能导致室内温度骤降,夏季则可能让室内变热,热交换可使新风温度接近室内温度,避免人体因温差产生不适(如冷风直吹导致的感冒风险)。
部分机型可同步交换湿度
冬季:室外干燥空气吸收室内湿气,避免室内过于干燥;
夏季:室外潮湿空气被室内干燥空气预除湿,降低室内湿度,提升舒适度。
部分热交换器(如带吸湿涂层的转轮)可在交换热量的同时调节湿度:
热交换效率
效率越高,节能效果越明显,主流产品热交换效率在 50%~80% 之间,高端机型可达 90% 以上。
效率受材质(如金属板导热性、转轮蓄热材料)、空气流速(流速过快会减少热交换时间)等因素影响。
使用环境温差
室外与室内温差越大,热交换的节能价值越高(如北方严寒 / 南方酷暑地区效果更显著),而温差小的地区(如温带气候)效果相对减弱。
维护与清洁
热交换器长期使用后若积尘,会影响导热效率,需定期清洁(如板式热交换器可拆洗,转轮式需定期除尘),否则效率可能下降 20% 以上。
推荐安装场景:
北方冬季寒冷地区(减少暖气流失)、南方夏季高温高湿地区(降低空调负荷);
对节能要求高的住宅、写字楼、商场等(长期使用可显著降低电费);
需 24 小时开启新风的场景(如甲醛治理期间、雾霾严重地区)。
可忽略场景:
温差小的地区(如常年温度 15~25℃的区域);
仅偶尔开启新风,或对能耗不敏感的场景。
优先选择热交换效率≥60% 的机型,查看产品检测报告中的 “显热交换效率” 和 “潜热交换效率”(湿度交换)。
北方推荐转轮式热交换器(效率高且耐低温),南方可考虑板式 + 除湿功能机型。
关注热交换器的清洁便利性,如是否支持拆卸清洗,避免后期维护麻烦。
热交换功能是新风系统的核心优势之一,尤其在温差大的地区或节能需求高的场景中,既能保证室内空气质量,又能大幅降低能耗,长期使用性价比显著。但需根据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机型,并定期维护,以确保效果*大化。
本网页内容、图片、视频
为模板演示数据,如有涉及侵犯版权,请联系我们,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。